培育“鄉土人才” 賦能鄉村振興
拂曉新聞網--拂曉報訊 近年來,泗縣始終把加強鄉土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,通過“聚才”、“育才”、“用才”,著力打造一批技能拔尖、幫帶有力、致富有方的鄉土人才隊伍,為鄉村振興引入“源頭活水”。
創新方式“聚才”,讓鄉土人才“多起來”
由該縣縣委組織部門牽頭,建立全縣鄉土人才信息庫,通過人才回引、創業支持等方式,積蓄一批在農村、愛農業、想發展的鄉土人才。各基層黨組織定期深入農村和基層一線調研統計,及時將農村致富能手、返鄉創業企業家、高校畢業生和民間藝人等“土專家”“田秀才”,按行業類別、學歷水平、技術等級、實績貢獻等,分類納入“縣級鄉土人才信息庫”,實施動態管理,目前,共組織鄉土人才摸底統計3次,收集各類農村人才信息3200余條。同時實施“人才回引”“人才返鄉”和“人才流動”工程,公開引進(調入)縣外在編在職中小學教師、鄉鎮醫務人員等,有效緩解鄉鎮教師、醫生緊缺問題,充實鎮級人才隊伍。截至目前,共建立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2個、返鄉創業促進服務中心1個,選派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99名,實現脫貧村、鄉村振興示范村、重點推進村服務全覆蓋。
搭建平臺“育才”,讓鄉土人才“強起來”
構建“政府主導+專門機構+多方資源”的鄉村人才教育培訓體系,采取特色產業抓培育、校地合作抓教育、人才項目抓孕育的“三育”模式,著力提升鄉土人才“含金量”。搭建校地合作平臺,助力產業發展,與江蘇省農科院共建泗縣長三角甘薯種業研究院,與西北農林大學、泗縣虹城農業投資公司合作建立石龍湖田園綜合體金絲茭瓜研究院。積極搭建專家下沉平臺,開展安徽農業大學“專家下基層活動”,幫助解決農業種植養殖技術難題,由省農科院、省立醫院、安徽大學等單位選派15名對口專家開展服務鄉村振興活動,組織業務培訓13場,培訓基層專技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1581人次。近年來,泗縣依托墩集“草莓小鎮”,不斷完善“農業產業合作社+草莓研發工作站”培養模式,讓農業專家在田間地頭現場“問診”,共開展實地指導授課60余次,培訓草莓種植專業技術型人才1000余名。
激發能量“用才”,讓鄉土人才“活起來”
創新評價機制,完善政策扶持,加大對鄉土人才在生產經營、創業方面的扶持力度和激勵引導。選聘480余名“土專家”擔任脫貧村、合作社科技特派員,采取“人才+農戶”發展模式,組織鄉土人才與種養殖戶“結對子”,指導生產、提供技術,帶領群眾共同致富。以村級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為契機,鼓勵和引導鄉土人才帶著技能或資金入股村級合作社,爭取農業產業性補貼,讓鄉土人才在助力家鄉發展中實現自我價值,共享發展紅利。同時,將優秀的鄉土人才優先列為黨員發展對象和村級后備干部培養人選,為鄉土人才提供更大的成長平臺。去年以來,通過開展“尋找最美農技員”“鄉村創客”等活動,共評選出100名“土專家”“田秀才”、10名“返鄉創業之星”,并對“返鄉創業之星”給予每人1萬元獎勵,充分激發鄉土人才干事創業活力。 (通訊員 尹飛虎 宋玲)
責任編輯:王亞東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,未經本網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,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文明實踐,讓群眾走在“幸福里” 05-13
-
2楊軍到宿州經開區走訪調研聯系服務企業 05-10
-
3
-
4宿州市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05-10
-
5王啟榮:切實提高服務能力 全力以赴為企業紓困解難 05-10
-
6王啟榮接待信訪群眾 05-10